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897次    栏目: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学生转眼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先生的讲座很成功。讲座结束之后先生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                                        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这碗,已经破了几道口子,我看我干脆赔你一只碗好吗?
  学生摇了摇头说,你以为你赔得起吗?
  哦?先生吃惊地看了看学生,看来你已经知道了,那我就实不相瞒了,你这只碗的确是只价值不菲的古董,说吧,你准备多少钱卖给我?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但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找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睛一亮。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反正你也需要钱,我出2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最后学生转身走开,只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会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也就是现在坐在先生面前的这个青年,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愿出20万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急需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我爹听说有人愿意出2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就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青年高兴地收下钱,接着起身。转身之际,青年马上又站住了,我想问问,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它是一只平常的土碗,为什么还要出高价呢?
  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先生并没有抬头,只一挥手,那只土碗顿时在地上摔得粉碎。
  1.文中画线的句子“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其中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
  2.如果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请阐述理由。
  3.读有所味,读有所感,读有所言,是我们的阅读追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的赏析,也可以作局部的品味。请你在阅读《一只土碗》后,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
  (2008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

  (四)“三好生”
  陈庆苞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唯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
  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
  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
  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
  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
  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
  全场静得出奇。
  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
  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
  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
  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
  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
  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加点的“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
  我的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我的分析:
  3.细读倒数第三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
  我的揣摩:
  4.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
  我的理解:
  5.读了本文,相信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小学班主任的,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