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晨读资料——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人教版高三)

晨读资料——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人教版高三)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55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晨读资料——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人教版高三),

     同学们在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总会感到论据欠缺,因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分数不高。写文章,尤其是写议论文,固然需要引用一些材料,包括道理和言论,以及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写作材料,当然以新鲜者为佳,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一些新鲜的事物。但是,如果在紧张的考试当中,我们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事例,那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中去寻找事例,这样,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同样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我们作文中,并不过时的,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想到这样做,或者不善于这样做罢了。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论据 : 
《拿来主义》(一册3课):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册4课): 
3、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 
4、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待人接物”等话题) 
《纪念刘和珍君》(一册6课): 
5、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
《过万重山漫想》(一册7课) : 
6、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驾驶独木舟航行过三峡的人更是勇士,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第三,人类社会,就是因有无数敢于创新的人们而灿烂辉煌的。(可用于“创新”“第一”“勇气”等话题) 
《简笔与繁笔》(一册8课): 
7、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三国演义》《水浒传》长得壮美;《陋室铭》《爱莲说》短得精美。写文章如此,其他事也如此。世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可用于“标准”“评价”等话题) 
《内蒙访古》(一册9课): 
8、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是抛弃那宽大的衣衫,笨重的战车,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小小的赵国如何能在诸雄包围之中屹立上百年?(可用于“改革”“创新”“吸取”等话题)
9、汉代宫女王嫱,面临着或老死宫中或出塞和亲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为汉蒙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最终名垂青史。(可用于“抉择”“团结”等话题) 
《锁忆》(一册10课): 
10、身居高位,或当了某一领域的权威,也用不着盛气凌人、颐指气使,鲁迅先生就和蔼可亲地对待年轻人,他甚至还为青年人去补靴子。平等待人,别人会更加尊敬你。(可用于“权威”“平等”“礼待别人”等话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一册12课): 
11、美,不在于花巧,不在于堆砌,不在于华丽,朴实,同样是美。托尔斯泰那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的坟墓,不是被人们赞颂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吗?(可用于“美”“朴实”等话题) 
12、现代社会,人们为生活奔波,为名利奋斗,是否忽略了最可贵的亲情?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曾深情细腻地描写了巴黎乡下的“冬天之美”:一家人围炉而坐,共叙天伦。这样的情景,我们现在也不多见啊!(可用于“亲情”“名利与亲情”等话题) 
《烛之武退秦师》(一册13课): 
13、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 
《勾践灭吴》(一册14课): 
14、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到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册15课): 
15、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16、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艺术”等话题) 
《触龙说赵太后》(一册16课): 
17、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心”“亲情”等话题) 
《季氏将伐颛臾》(一册17课): 
18、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话题)
《寡人之于国也》(一册18课) : 
19、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 
《劝学》(一册19课): 
20、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 
《过秦论》(一册21课): 
21、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 
《鸿门宴》(一册22课): 
22、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兰亭集序》(一册23课): 
23、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等话题) 
《归去来兮辞》(一册24课): 
24、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 
《物种起源》导言(二册2课): 
25、任何科学的发现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浸透着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
《物种起源》一书,跟随着贝格尔号巡洋舰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可用于“勤奋”“科学态度”“成功的秘诀”等话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