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258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陈林森

景迅先生在《中华读书报》6月6日发表《孔庆东<正说鲁迅>的硬伤》一文,指出:“在百家讲坛讲鲁迅的孔庆东,最近将讲座成书《正说鲁迅》,其中难免即兴发挥以至信口开河之处,而出版时又缺乏认真的整理与校勘,编校粗疏,致使书中存在引证错误,史料不实,语意不明,语法不通,错字连篇等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所购《正说鲁迅》一书(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年2月),查出该书各类差错297条(实际上有的一条不只一处毛病,重复的差错也没有累积计算,如“怒气不争”就出现了好几次,所以其差错应不少于300处,而且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还会有未能查找出来的,特别是涉及文史知识的讹误)。全书203页,平均每页差错1.47处。实际上是几乎每页都有。由于数量太多,称“硬伤”有点于心不忍,故称之为“病误”,“病”主要指语言文字方面的毛病(错字、语病、用词不当、标点误用等),“误”主要指引证错误,史料不实,以及行文上的逻辑问题。原则上不涉及作者的政治和学术观点,但如果有明显的逻辑问题,则也放在这里评说。正如景迅所说,编校是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错误不能全怪作者,出版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孔先生自己的著作,也应该认真对待才是,出书和即兴演讲不一样,为了对读者负责,总得花点工夫才是。首先你得对得起你的“粉丝”。未必孔先生每天晚上都要出差吧?应当说有一些毛病是小儿科的,是低级错误。本资料吸收了景迅先生的部分成果,但多数例子是笔者寻觅和认定的。所作评论(指正)力求简洁,故或有语焉不详之弊。限于各方面水平,可能有误判或评论不准确的问题,也难免有文字、表述上的技术性差错。欢迎读者和网友提出批评。有的问题孤立地可能看不出来,得参看全书才能得出结论。没有买到该书的网友,可以查阅该书电子版“新浪读书频道”(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zhengshuoluxun/)。



1. 4页:我们今天太过于轻描淡写作bi这个事情了。【指正】“轻描淡写”是形容词性短语,此句应改为:我们今天对作bi这个事情太轻描淡写了。

2. 4页:鲁迅的祖父因为科举考试行贿,就被判了死刑,我知道有很多青少年朋友不会理解,真有这么夸张吗?【指正】这里开头讲的是一件事实,而不是一种说法、一种描写,故“夸张”应改为“严重”。

3. 5页:面对父亲的病重、母亲忧愁、弟弟年幼的这样的生活重担【指正】“母亲忧愁”不属于“生活重担”。

4. 7页:当然了,我们不能因为要成就自己就故意搞得家破人亡,那是不行的,我们也没有那个条件,现在不是那个时代【指正】此言于理不妥。如果说是要“故意”搞得家破人亡,可以不需要什么社会条件的,和时代无关。

5. 7页:当时中国有很多家庭都家道中落了,当然原因不同,不见得都是像他家是因为祖父的原因【指正】两个“是”字重复,应删去一个。

6. 8页:我想启发他说都是爸爸挣来的,但他说:“我知道,都是从厨房端来的”。【指正】句号应移入引号。

7. 13页:比如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的白羽,年轻的时候仰慕周作人,写信要求拜见,有一天到府上拜见周作人【指正】“府上”是敬词,称对方的家,这里可说“周府”或“周家”。

8. 11页:鲁迅跟朱安夫人婚姻是保持了,但徒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指正】“徒有夫妻之名”与“无夫妻之实”之间并无转折关系,后一个“但”可改为“而”或“并”。(两个“但”字连用也不像话,即使需要连续转折也不宜用同一个转折连词。)

9. 14页: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指正】“生活是……生活方式”搭配不当,此句可说: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高消费的(或非常奢侈的)。

10. 16页:曾经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两人,最终成了陌路人,这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众说纷纭,【指正】“令人……众说纷纭”不通。

11. 21页: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就萌生了济世救国的思想,试图从思想上唤醒沉痛的国人,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由?【指正】既与“唤醒”搭配,“沉痛”应为“沉睡”。

12. 21页:鲁迅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才开始写《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说,结集成《呐喊》这本小说。【指正】孤立地也可以把《呐喊》称为“一本小说”,但前面既有“(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说”,则第二个“小说”应改为“小说集”。

13. 22页:……他就想我如果学好了医,就可以救治平时被病耽误的病人。【指正】“被病耽误的病人”近于废话,按《<呐喊>自序》所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里应说“救治平时被庸医耽误的病人”。这是鲁迅当时的认识,也是鲁迅研究界的共识。

14. 22页: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外国人砍头,表情都是麻木的。【指正】到底是谁看谁啊?应是“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砍头”。

15. 22页:鲁迅说:“……病死多少也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务,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指正】鲁迅《<呐喊>自序》的相关原文是:“……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16. 25页:所以鲁迅写他那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槐树的毛毛虫掉到他的脖子里,冰凉的,【指正】《<呐喊>自序》:“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鲁迅所说的“槐蚕”是槐树上的一种大型的青虫,类似于豆虫,无毛,不蛰人。而“毛毛虫”一般都有毒毛,蛰人。这种东西掉到脖子里,那还了得!

17. 23页:我们为什么老打败仗?第一不是我们身体差,第二不是我们这个国家没有钱,你看我们国家战争赔款多少,西方很多国家都是靠我们殖民地给他们的赔款才完成了他们的现代化,通过把我们的钱抢去给他们家里搞了装修,这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他为什么打我们?不就因为我们家比他们家过得好吗,不就是因为我们家富吗【指正】历史早就作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孔先生竟说是因为我们中国比西方列强还要富,所以引来了侵略,而其论据是我们给了西方国家很多战争赔款,还声称这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中国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封闭等,导致生产力发展十分迟缓。而在历史同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却乘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被甩在了后面。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的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以至于引发了农民起/义。而决不是中国富得流油,富得钱用不完,比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有钱,才导致了西方国家的侵略。

18. 24页:像鲁迅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受到挫折一蹶不振,有机会他还是想尝试改革的,有多大光就发多少热。【指正】“有多大光就发多少热”不合汉语习惯,人们一般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即使是鲁迅的原文也是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9. 25页:鲁迅就喜欢这种鬼气森森的地方,鲁迅是不怕鬼的,什么地方越恐怖就越住在哪里,所以他不害怕。【指正】此说根据不足。作者同页引述了周作人《知堂回忆录》中一段话,来证实这句话。文章涉及的地方叫补树书屋,院子里有一棵槐树,“据说吊死过一个女人”,但这只是“据说”,而且是几十年以前的事,当时的特点是“比较整齐清净”,鲁迅在这里读书做学问可以“避喧”,因此周作人说这“对于鲁迅亦不无好处”,而且周作人说如果鲁迅没搬去,“怕是早已有人抢先住了去了”,这说明并不只是鲁迅喜欢这个地方,当然不能证明鲁迅喜欢恐怖的地方。

20. 26-27页:这(指《新青年》)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刊物,这个刊物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指正】什么时候评选过“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刊物”,这么大的帽子可以随便戴吗?“无以伦比”应为“无与伦比”。

21. 27页:这些热情的小伙子大多热情有余【指正】两个“热情”重复,前一个“热情”应删去。

22. 27页:这种运动还需要有一位深刻的、睿智的、成熟的、革命高手来帮助它、指导它,【指正】要么在“革命”后加“的”,要么去掉“革命”前的顿号。

23. 27页:但是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重任的一场运动,这种运动还需要有一位深刻的、睿智的、成熟的、革命高手来帮助它、指导它,成为它的中坚力量,这些先觉者,这些奋斗者,他们也在寻找着这样的人。【指正】文中“这些先觉者”指代不明。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