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823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指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4、2007年区一模考试题《感谢母亲》,题目:品味下列句子:①你可以嘲笑补丁,但你不能嘲笑补丁后面的那一双眼睛,那一双手。(为什么?)
②这是驿站上的小憩,线的目的地还很远,线还要继续赶路,一直走到袖口、领口,走到衣裳的每一条道路。(什么寓意?)
答案:①补丁后面是母亲的勤劳、辛苦和深深的爱,这是非常神圣而值得我们尊敬的,所以不能嘲笑。
②线还要继续赶路,寓意母亲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以上四题,都是对文中重要的语言材料句子阐释说明,理解感悟。
5、2007年湖北潜江市《生命的声音》,题目: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句子:“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朵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答案示例: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的环境中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中考内参》P83)
6、2007年浙江义乌市中考题《那年冬天的大雪》:题目: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分析作用、理解内容等角度入手。请给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作批注。(《中考内参》P85)。
答案:一连串的动作(动词翻、掏、藏)表明“我”把钱保管得很好;也说明钱来之不易,他格外珍惜。语言描写,突出我已下决心,无偿帮助胡小兵。(批注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7、2007年浙江绍兴市考题《大师》,题目:文章含蓄凝练,值得玩味。请联系选文体味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并回答问题。
①“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黄云山“叹”什么?
②“秋小峦忍不住在声恸哭起来。”秋小峦为什么“恸哭”!
答案:①一叹秋溪谷画艺卓绝,可惜已不在人世;二叹秋溪谷一生清贫,却豁达乐观、淡汩名利,黄云山自叹不如。②为父亲一生努力终地被认可而哭,为父亲没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承认而哭,为父亲追求一生艰辛而哭等。
第5题是品味比喻、拟人一类有表现力的句子,第6句是品味有表现力的动词,体味人物特点,第7句是品味动词,理解内涵。
五、作品感受,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价值、语言表达的领悟能力。具体说就是,感受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事件,感受主旨;对文和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面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理解词句的感情色彩,感受作品的情感价值;对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等。
1、2006年市中考题《故乡的桂花雨》,题目A:在文中“母亲”多次提到“作风水”,足见“母亲”非常在乎桂花,你能从文中感悟到“母亲”非常在乎桂花的原因吗?请写出2条。
答案:(从前后院都种着桂花,“我回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以看出)母亲特别钟爱桂花(从送邻居桂花让我们感受到)母亲把桂花作为乡邻友好情感交流的纽带(从“她心中有……进步”中体悟到)桂花寄托了母亲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题目B:请简要品析文章的结尾句。
答案:结尾句点题;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能紧扣文尾的内容品析一点即可。
2、2007年中考题《手》,题目: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3、2008年市适应性考试《温暖的玉米》,题目:段2中划线文字是细节描写,其作用是:                     
答案示例:描写玉米的浓香溢满于天;同时也表现作者陶醉于浓熏之中情形。
4、2008年区一模考试《感谢母亲》,题目:品析文章“穿针引线”段描写的作用。
答案:文章“穿针引线”段属于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体现这样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深刻在心里)(可多角度回答)。
5、2007年长沙市中考题《大年初一没下雪》,题目: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插叙的作用:①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②交代了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③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中考内参》P80)。
针对孝感市的中考题,文章的结尾句(关键性句子,主旨句),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句值得关注。
6、2007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苏七块》,题目: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中考内参》P85)。
此题是一种笼统地评价人物的性格,一般是分值是几就应答出人物几方面的不同性格。分析要具体,不能架空分析。
7、200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最美的百合》,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此细节不仅呼应前文,而且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送给“我”妻子埋下伏笔(作好铺垫)。(《中考内参》P81)
8、2007年湖北荆州市中考题《火柴天堂》,题目: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
答案:本题根据学生的答题实况评改。可以分析的伏笔,如:开头交代妈妈的职业以及对“我”的理解,“小火柴”成为“我”的徒弟后对“我”沉迷游戏的劝告;“小火柴”挺身而出保护“我”;“小火柴”说自己买号的原因是“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当“我”提出视频时她说:“你会吃惊的”,这些都暗示“小火柴”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关心和教育方式的现代,为后文情节逆转作铺垫(《中考内参》P82)。
关于在文中找伏笔、照应、铺垫句,注意两者在文中内容是相同或相关的。
9、2007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题《苏七块》。题目:就本篇小说的构思和情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中考内参》P30)。
答案:示例:①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②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0、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题《大师》,题目: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请从情节、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评析(《中考内参》P87)。
答案:如:文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秋溪谷这一人物。秋溪谷虽未出场,但通过他的画、通过秋小峦的言行、通过黄云山的态度,其形象却已跃然而出。又如:构思巧妙。文章通过写黄云山对秋小峦前冷后热的态度变化组织材料,使情节跌宕起伏。再如:语言含蓄凝练,表现力强。如“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一句中,作者不多着一字,只“顺利”二字就把黄云山为秋溪谷举办画展竭尽全力的过程毕现其中。
第9、10题是就文章的整体进行评点,涉及构思、情节、语言、人物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在本文中表现是较突出的,考生只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把它说透即可。一定要有具体的举例分析。
六、赏评拓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字作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思考感情倾向,能联系相关的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对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领略其中的含义。
1、2006年市中考题《故乡的桂花雨》,题目:以“故乡的……”为题的作品有许多,除本文外,还有樊发稼写的《故乡的芦苇》,黄河浪写的《故乡的榕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你从这些文章(歌词)的文题中发现了些什么?请说说你的发现。(3分)
结论:①思乡是游子最易产生的情怀;②对故乡的思念,往往会寄托在某一特定的物象上;③写这类文章的作者,一般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④自古文人多愁绪。(写出一点即可)
本题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进行探究。
2、2007年市中考题《父亲》,题目: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能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人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3分)
事例:                             
心理感受:                           
答案:略(要扣住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
本题是考查阅读文学作品时,联系相关的背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进行联系和感悟。
3、2007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补丁》,题目:文中“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将买来的新鞋划破后再拿去打补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