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桥边的老人》旁批阅读

《桥边的老人》旁批阅读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4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桥边的老人》旁批阅读,

[美]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钢丝边眼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形象模糊,眼镜却很惹眼。作用或有二:恰似摄影镜头,可以定格老人神情;又如一道监狱的铁栅栏,隔离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联系后文“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尽是尘土:战争甚嚣尘上;老人风尘仆仆。

涌:人群拥挤,逃离心切。

蹒跚、爬:负重,迟缓,行进艰难。

嘎嘎:军需物资多。
抛:无情。赋予上文“嘎嘎”以幸灾乐祸的得意。
齐到脚踝:自然想见《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句。
踯躅:迟疑?留连?有所期待?
却:前后反差。
累:身心俱疲?
走不动:处境堪忧。

侦察:人物身份。




稀稀落落:人群渐行渐远,冷清。

可是:反衬出孤立无助。

对话中交代人物。有限视角。


露出笑容:故园最亲。

微笑:温馨胜于辛酸。

那时:深情追忆。老人主动倾诉,联系后文出现的“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

噢:漫不经心。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 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
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

照料动物:朝夕相处,难以忘怀。
最后:语含自豪。





老人外形描写的重复强调。



只得:于心不忍,无可奈何。

凝视:职责所在。联系后文两次出现的“注视”。
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联系后文“神秘莫测”。《白象似的群山》中女孩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乡野与埃布罗河两岸的农田和树木,暗示着生育与手术的抉择。此处是否可以看作生存与毁灭的难以预测。

神秘莫测:形势难料,生死未卜。

始终坐:坐以待毙?注意“遭遇战即将爆发”。



一共三种:细数家珍。






炮火不饶人:语重心长。《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投弹军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时被德军手榴弹击中的情形令哈里终生难忘。

最后:令人紧张。

没家:孤苦无依。因战争而家破人亡?
只有:相依为命。联系上文的“两只羊……四对鸽子”。

猫会照顾自己:下文一再重复。

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
简直不敢想:战火无情,动物何罪。

此句问得突兀而生硬,似随口敷衍,实泄露作者情绪。
不相干:态度鲜明。不愿与政治沾边,但政治家挑起的战争却直接扰乱了日常的生活秩序,实际上又最相关。

再也走不动了:历经生活沧桑的疲倦。




岔路:离开还是留守?生存还是毁灭?命运的岔路口?
待一会:留恋。




没有熟人:无可投靠。



疲惫不堪、茫然: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吧。




可是:弱者更有弱者。
你说:底气不足,寻求安慰。
大概:谁又能确信呢?

你这样想:欣慰。

边说边注视:关注任务更多,对话实是敷衍。

看不见:老人如何逃生?另,卡车的由近及远,叙述时间随之推移。
人家叫我走:自己实不情愿。


鸽笼没锁上吧:有意提醒可能的希望。


飞出去:和平自由的希望。
可是:山羊体格最大,却最软弱。猫机灵,鸽能飞。
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
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
有的幸运吧。(宗白译)


不想也罢:口是心非,终难割舍。


催:情势急迫,替老人担心。
站起来,走走看:理解、同情、提醒。

撑:勉为其难,强作支撑。
摇晃、向后一仰:亦是生活打击,茫然无着。
终于又:凶多吉少。

那时:沉湎往事,回避现实。

木然:饱受摧残,甚于哀哭。
只是:“冤”与“怨”。

对他毫无办法:对战争更无可奈何。
那天:叙述时态转换。
复活节的礼拜天:基督复活,重生、拯救与希望。
法西斯正挺进正:危急。注意与“复活节”的并置。
天色阴沉,乌云密布:魔氛方炽,前景堪忧。
没能起飞:基督开的玩笑?略有嘲讽。


或许就是:模棱含糊,差可宽解。
仅有的幸运:战争的残酷,弱者的辛酸。


小结:《桥边的老人》很好地贯彻着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小说不倚赖宏大的题材,也没有纷繁的人物和情节,而是通过漫不经心的对话,推动叙述的展开;主题和情感在冷静、克制的叙述中显得较为含蓄。此一旁批阅读记录,尝试解读潜在的被作者有意省略的丰富内蕴,为学生细读此类小说提供一个案例,避免因为阅读的浮浅化而导致的对作家及其作品的粗浅认识,以期促使学生自觉关注作家遣词造句的不苟用心,并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积累鉴赏经验、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