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03-19 01:33:44    浏览次数: 38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教学一得)

姓  名:陈    坚                邮 编:224365
单  位:江苏省射阳县海河中学    电 话:0515——2929246
    E-mal:chenjian2842346@yahoo.com.cn

“能够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也是历届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典型题类。
那么,如何正确划分?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语意、语境来划分,也可根据文言句子的内部语法结构来划分。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向大家推荐“ 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一法。(一般情况下,不是绝对的;本文中所举例子均以苏教版教材为主),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例如: 
1、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主谓之间)    (《陋室铭》)
2、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  (主谓之间)   (《岳阳楼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主谓之间)  (《马说》)
4、不知 / 口体之奉 / 不若人也。(动宾之间)  (《送东阳马生序》)
5、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动宾之间)  (《岳阳楼记》)
6、衔∕远山,吞∕长江。 (动宾之间)        (《岳阳楼记》)
    二、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如“盖”、“夫”(读 f ú ),“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往往在这些发语词后应进行停顿。例如:
 1、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2、盖 /一癞蛤蟆也。                   (《幼时记趣》)
3、盖 / 简 / 桃核修狭者 / 为之。       (《核舟记》)
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5、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若夫 / 霪雨霏霏。至若 / 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7、若夫 / 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8、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
9、得无 /  楚之水土  /  使民善盗耶?    (《宴子使楚》)
10、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文言句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可与主语连在一起)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例如: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若”、“而”、“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2、而 / 山不加增 。                         (《愚公移山》)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4、虽 / 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三峡》)
5、虽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6、且 /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7、且 / 壮士 / 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
8、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9、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               (《岳阳楼记》) 
五、文言句中有表示下结论的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故曰”、“是故”、“是以”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2、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故曰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出师表》) 
5、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  (《论贵粟疏》)
六、“古二今一”型的词语之间要停顿。就是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恰好组成了一个双音词,词意也发生了变化,诵读时要分开,不要错把它当成一个词合起来读。例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 句中的“中间”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词,应该合起来读,但在此句中是两个词,“中”是名词,“中间”、“里面”的意思;“间”是动词,“夹杂”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作主语和谓语中心语,因此,诵读时两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
     2、叶 / 徒相似,其 / 实味 / 不同。    (《宴子使楚》)
3、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捕蛇者说》)    4、可/ 以一战。   (《曹刿论战》)
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核舟记》) 
2、俄而 / 百千人大呼 。             (《口技》)
      3、先 / 天下之忧 / 而忧。           (《岳阳楼记》)

[1] [2] [3]  下一页

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