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组图)

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组图)

    06-03 01:27:33    浏览次数: 19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组图),

教师观点

  我们很无奈但没有办法

  某重点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批评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社会上提到的种种问题,在现行课文中确实存在。我们身为一线语文教师也感到很无奈。但也得按照教学大纲教,又有什么办法呢?”

  小学语文课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违背科学,不尊重科学,比如从宇宙飞船上可以看到万里长城等;二是胡乱改编艺术作品,课文中有许多选编的外国童话,比如《巨人的花园》,可改编之后,完全失去了王尔德作品之美了;三是有些课文已经与现实脱节,孩子不易理解。

  实际教学中,孩子没有向老师提出过质疑,可能他们意识里还没有这个概念吧,有时候家长反映说,孩子觉得课文“没有意思”。教材编撰者的本意是好的,但他们可能把孩子的理解力想得太过简单。语文这门学科的标准很难设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批评的声音年年有,教材也时常做变动,但总是不能令各方满意。

  理想教材“文为学生而作”

  首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郑晓龙

  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版本,文学大家悉心编写,又非常适合小孩子的口味,大家怎么会不喜欢?不过,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了。

  最好的教材是“文为学生而作”,是写出来的,不是编出来的。现行教材的编写者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失实、错误、编排漏洞等问题确实是存在的,社会上各种批评现行语文课本的声音也不足为奇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既有选编的文章又有作者自己写的故事,课本的整体格调、思想都是规范的,但单元与单元之间缺少连贯性,而且编写者喜欢的故事学生并不一定喜欢,所以没办法和叶圣陶先生一字一句撰写的课本相比。

  现行教材中的问题多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中学教材因以选取名家文本、经典为主,没有改编,所以问题较少。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成熟的教师不会根据教参所谓“标准答案”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一般来说,只要言之有物、合乎情理,老师就会给予鼓励、加以引导。遇到课文和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引导学生向现实过渡。本报记者 贾卉一

  业内说法

  质疑精神和求证难能可贵

  长年活跃于中小学语文教育圈的《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表示,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很多,找不到出处,根本就是胡编乱造。把教材中的问题收集起来看,可以说让人触目惊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郭初阳们”的质疑精神和求证努力难能可贵,对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的提醒警示作用不言而喻。

  教材存在成人本位问题

  语文出版社一名专家称,现有的教材的确存在成人本位的问题,条条框框过多,限制了孩子们张扬的天性,没能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语言创造力,但也不是不能理解。“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家长与教材编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教师和家长关注的是如何从儿童出发,而教材编者可能更需要关注客观的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其他诸多非语文、非教育的因素。一些教材的编写非常严格,规定每篇文章字数不允许超过多少,甚至连在哪篇课文中必须出现哪几个生字都有规定。要考虑语文教学的生字、词语、造句,难易度、字频等一系列问题,有时候就不得不删改修订,再好的文章慢慢也就走样了,可能改编者也很无奈。”该专家称。

  教材修订等待新课标出台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正在按教育部的进度进行,在等待新课程标准出台,目前,他们正在做一些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对国内外教材进行比较,结合语文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做好编写前理论准备工作。小学语文编辑室的工作人员还深入到教材实验区进行调研,倾听一线教师的建议。本报记者 张晓鸽

  举例

  “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认为,在三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错误:

  1.《晚上的太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因为广为流传,没有人想到要去考证其真伪。但该书的研究结论让人们大跌眼镜:“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2.《陈毅探母》(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为了探求《陈毅探母》的真相,郭初阳称自己阅读了《陈毅大事记》、《陈毅年表》,还把所有关于陈毅元帅的书翻了个遍,最后认为这一广为流传的故事从时间到地点都是虚构的。

  3.《云雀的心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文中有“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的描述,研究小组认为鸟类没有汗腺,哪有什么汗水?

  4.《乌鸦反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研究小组认为,生物学已经证明乌鸦没有反哺的习性,可是这篇习作却是以目击证人的方式在讲述反哺的故事。

  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检阅》

  研究小组认为,文章中说的是临近7月,波兰准备国庆节。但事实上,1989年底,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而1991年4月5日,波兰国庆的时间由7月22日改为5月3日。

  6.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研究小组认为,2002年5月、2003年5月印刷的课本都是这样写的,但是1989年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

  2004年6月印刷的课本,课文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研究小组认为,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地震了,6.6级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然而地震当地时间是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研究小组认为怎么会有学生?

  2005年6月印刷的课本,课文开头改成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本报记者 张晓鸽

 民国老教材受热捧拷问现行教育体系

  最近,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而其他一些重印的解放前小学教材也在网上广受好评。大家喜欢这些老教材的理由是简单、通俗易懂,内容纯真充满意趣。

  老教材的受欢迎,其实只反映了人们对现行教材的不满和无奈。长期以来,国内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标准、教学要求是全国统一的,这些“大一统”的教科书只是向学生们灌输意识形态观念和大人们思想理念的工具。近年来虽然教材不再全国统一,但僵化教条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教育者想要学生们了解的,而不是学生们想了解或者是应该了解的,这样的教科书自然很难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国内有人将现今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归结为四个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可谓是说到了要害处。

  西方有人说:“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你有了翅膀。”教科书是用来教学的范本,但却失去了大众的信任。如果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官僚主义的教育体制和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不改变,就不可避免地会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受教者,把教材看做成人意志的传声筒。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编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教材,四大缺失也不可能填补。就算真有好的教科书,如果按照应试教育体制下“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一样感受不到其中的真善美,一样无法喜欢,也很难从中收获教益。

  我们需要的是叶圣陶那样把孩子当做平等对话主体的理念,那种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而不仅仅是叶圣陶的教科书。叶圣陶等人的教科书固然是经典,但是却不是解决当代教科书问题的出路。如果不能直面现实,逐步解决中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只寄希望于过去的经典教材,指望前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

  最后,想起一个美国的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会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也许,只有我们的每位家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都能像这位美国妈妈一样,真正从为孩子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的行动来关心、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的教科书才不会成为问题。

  ☆黄杨



上一页  [1] [2] [3] [4] 

民国老教材70年后走红 拷问现行教育体系(组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