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四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四

    06-20 02:48:07    浏览次数: 48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二十四,
:思乡 思亲  孤独 —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 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  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鹧鸪鸟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传说鹧鸪飞必向南,绝不北往,鸣声悲切,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其啼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中,鹧鸪的鸣叫,触动了旅人羁旅的愁怀;;“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湘妃竹已经让思妇思情满肠,振翅而飞的鹧鸪更加重了她的愁绪,这里它代表着离愁伤感;“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鹧鸪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预示着伤感和没落,李白笔下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表达了报国之路的艰难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梧桐凄凉  凄苦悲伤

古语常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得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寒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蝉:高洁

注意寒蝉和蝉表意之差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猿猴:哀伤凄厉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杜鹃鸟杜宇、布谷、子规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归家之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表现环境之凄凉,“而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比喻忠贞

流水

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些诗歌都写出了不同内容的愁绪。

因水的柔和清冷,还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江水可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多义。

寒鸦:衰亡、凄楚、哀婉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愁苦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的凄凉悲伤孤独惆怅之情。

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