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数学教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经验

    11-14 22:52:21    浏览次数: 752次    栏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标签: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于是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追求一个“变”字,课堂教学想尽心思变花样、出新招,观摩课有的强调故事引入、有的强调学生操作、有的强调分组讨论、有的强调联系生活等等……把观摩教师搞得昏头转向,无所适从,不知学哪招好,有如走进了庞大的服装行,难辨“服装优劣”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一个基本框架或基本要求,让广大农村教师能有一个学习努力的方向,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以个人经验为例,谈谈如何上好新课程小学数学课,以求与广大同行交流与学习。

笔者经过个人的分析与思考,认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遵循以下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3、探究与讨论→4、汇报交流→5、评价激励→6、小结过渡→进入下一个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应理解为学习素材应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教师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片断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如教苏教版数学第一册“6的分与合”中,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有一天早上,小明和他妹妹要吃早餐了,他妈妈马上到市场买了6个小馒头(投景出示妈妈买回小馒头的场景)。小朋友,这时候,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一个接一个):“我想知道妈妈到哪个市场买小馒头。”“我想知道一个小馒头卖多少钱。”“我想知道小明和妹妹怎样分小馒头。”……这里教师创设了吃早餐、分馒头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显得轻松愉快。使知识赋有了现实意义。

这里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情境,主要有学生的家庭情境,校园情境和学生的童话世界。

二、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内容除了少部分以介绍和解说出现以外,大部分内容都是以问题出现的。教师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知识情境之后,就应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有的是以前已经解决的,有的是以后才解决的,有的是不须解决的,这里教师要加以点拨,把学生引导到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如上例“6的分与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我想知道妈妈到哪里买小馒头”;“我想知道一个小馒头多少钱?”“我想知道小明和妹妹怎样分馒头”;“我想知道妈妈带多少钱去买馒头”“我想知道妈妈买了馒头还买什么”……教师点拨:“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明和妹妹怎样分馒头,好不好?”(好)引出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三、探究与讨论

教师点明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就要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必要时可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玩一玩、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等活动,去发现数学答案。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操作、去完成探究活动,去讨论交流都是可以的。如上例中,学生明确了今天要研究6个小馒头怎样分给小明和妹妹以后,教师交待:“下面你们把6个图片当做6个小馒头,分一分,看谁的分法多,好吗?”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摆弄,学生通过自己摆图片,搞清了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又如教苏教版数学第二册的“认图形”中,教师让学生玩积木,给积木分类之后,要求学生:“下面你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找出其中一个面,先摸一摸,再把这个面描下来,看看这个面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摸和描的活动,发现物体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长长的,这时教师点拨:“我们就给这一类面起个名字叫‘长方形’,好不好?”;学生通过摸和描,发现有一类面是短短的,四条边一样长的,老师就说:“我们就给这类面起个名字叫‘ 正方形’”。……可见,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学生通过玩积木发现的,不是老师强给学生的,老师只是给它起个名字而已。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得到了情感体验。

四、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探索之后,就应该有一个成果展示的环节,那就是汇报与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的成果向大家汇报,看探究的结果是否跟大家一致,大家互相交流和补充,使答案更趋完整。如上例“认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摸积木,描图形之后,安排了一个汇报交流的环节,让各小组把他(她)们描的图形都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结果发现有的小组描的图形是长长的(长方形),有的小组描的图形既有长长的,也有短短的(正方形),还有圆圆的(圆形)。学生通过汇报与交流,证实自己方法的正确性,发现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评价激励

课堂评价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这里说的评价是指课堂中学生“汇报”后的的评价。应该说评价和汇报是互相渗透的,不能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环节,这里强调的是学生汇报后,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评价,给学生以鼓励。评价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评价或学生互评来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通过点评或互评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上例“认图形”的教学中,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拿到黑板汇报展示时,教师做恰当的点评:“哇!这个小组画的真漂亮,他们一定是一组细心的同学。”(转到另一组的成果)“这一组画得这么多,应该是一个配合很好的小组了……”在后面的拼图环节中,有一个男孩子最先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了一个机器人,他把机器人向大家展示时,教师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你真厉害,拼出了这么漂亮的机器人。老师发现你的头大大的,怪不得你那么聪明。”全班学生都笑了。老师评价不再单单是:“你真棒!”“你真行”而是充满着真心的激励,是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碰撞,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得以发展。

www.deyou8.com
六、小结过渡

学生把探究的结果汇报给大家,跟大家进行交流之后,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就要完成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经历、掌握新方法和新知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如上例“6的分与合”中,学生通过动手摆弄,弄清楚了6的分解以后,老师说:“你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弄清楚了6的分解,现在,老师也想说说,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想)“老师觉得你们都学会了6的分解,可6又是怎样组成的呢?”由老师发表意见提出新的问题而转入了下一个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一般由教师完成;提出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比较难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探究活动和汇报交流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评价激励我们倡导学生互评,辅以教师点评;小结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过渡主要由教师完成。

各环节教学活动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要生活化、儿童化

2、提出问题→要多样化、开放性、选择性

3、探究与讨论→要操作化、活动化、合作化

4、汇报交流→要多样化、开放性

5、评价激励→要激励化、趣味化

6、小结过渡→要简洁化

以上教学环节的安排体现了如下理念:

1、关注生活。传统教学强调以旧引新,以上教法强调以境引新,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探索也从学习课本转向操作活动。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2、关注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关注探索。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而是靠学生自己及小组的活动观察来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关注合作与交流。学生的活动探索,常常需要合作、讨论来完成;学生汇报后也要听取大家的意见。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关注情感。教师的点评激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学会如何对待同事和困难,进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程改革后强调教学开放性,教学目标要开放,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方法要开放,学习方法也要开放等等。以上只为教师提供一个范例,广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不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认识还显肤浅,还须不断学习与实践、思考与研究,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