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文章资讯求职指南求职简历英文简历英文简历写作技巧详解

英文简历写作技巧详解

    06-22 16:37:50    浏览次数: 855次    栏目:英文简历

标签:英文简历格式,英文简历样本,英文简历模板下载,http://www.deyou8.com 英文简历写作技巧详解,

    以下内容是根据我在1999年5 月22日中智'99外企人才招聘会上的讲座整理而成。共分十个小节:1. 简历种类、2. 简历要领、3. 格式结构、4. 页眉部分(Heading)、5. 教育背景 (Education)、6. 个人资料(Personal),7. 工作经历 (Experience)、8. 学生简历、9. 特别注意、10. 纸与字体。一份高质量的英文简历,起码要花30多个小时,这当中包括3次以上的大改及多于10次的小改。

一、简历种类

1.中式

中式简历中,常包括政治面貌、性格及身高体重等。

如果中英文简历一起递交,建议中文不写政治面貌,因为如果去外企工作,背景中的政治色彩越少越好,起码没有必要让老外知道。

性格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有经验的招聘人员从来不相信任何人自己写的性格, 因为它不是一个硬性的东西,不象学历、技能。有些人如果认为公司要招聘一个比较活跃一点的,便会在简历中写性格开朗,有的是真相信自己性格开朗,有的是觉得写上开朗更好,其实没必要。

身高体重,向外资求职时,就不必写了,因为属于特别隐私性的内容,写了显得不了解国外文化。

2.港式

香港出版的简历书写技巧书籍中都要求写年龄、婚否,报纸的招聘广告中还要求求职者写上工资现状及预期工资,这些都属于隐私问题,美式简历则不要求提供这些信息。

3.英式

很接近港式,但个人资料没有港式说得那么多,篇幅长但不详细,我们这里不做过多评论。

4.美式

国际大公司中比较流行,一页纸,是我们重点参考的样式。美式简历书写格式也有十几种,有些书籍登载了上百种样本,但我们所介绍的式样是美国大公司中比较流行的,如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国际咨询公司、工业公司、制造业公司、营销业公司等都采用这种式样;同时,我们也参考了三个名牌学校: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简历样本,式样大同小异,这里主要以哈佛商学院的为主。

二、简历要领

1.招聘人员怎样鉴别简历?

写得好,当然要保留,如果其背景又是公司急需的, 可能马上就要见求职者;写得不好的,就会丢掉,实际上,连看都不看。任何一个知名的大公司,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递简历,如果写得太差,根本就不值得保留。因为这些公司认为,一个人连自己的简历都写不好,将来进了公司,对外行文质量不够;对内说件事情也说不清楚,公司肯定不要这样的人。大家经常说大公司的人训练有素,实际上这也是其中一方面。即使不进大公司,简历写得不好,也会显得不懂基本格式,没有智慧。

2.YRIS。

Your resume is scanned, not read. (“YRIS”)。一方面简历要写得好,另一方面招聘人员看简历只是扫描式的,最初看也就是5秒钟左右,写得不好就扔了。这儿你就会问了:"写得好,短时间他看不出来怎么办?"不用担心,他们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招聘人员每天干的就是这一行,如果您怀疑他看不出来,说明两点:第一,您对招聘人员的工作性质还不了解。假设您是司机,经常走北京那么多胡同,自然就记住了,而一般人就会觉得很难记。第二,说明您对行文格式、专业写作形象还不熟悉。我们见到,美国很多职位很高的大老板,在看他的下属写的东西时,一点点小错,哪怕换了一种字体,漏了一个逗号,多了一个空格,都能及时指出来,说明他们的眼很尖,速度很快,您要是怀疑的话,说明您对这个领域还很不熟悉,那么您需要做的工作就很多了。即使您进了这种公司,也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否则,很难成为他们当中合格的一员。另外,YRIS还说明写的内容千万不要多,而且要控制在一页内,因为没有人会认真看您的简历。关于这两点,我们在后面有时还会提到。

3.简历中的任何字句,都有可能成为面试中的话题。

一定要有把握的才写,没有把握的不要写,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张。外资公司是最忌讳撒谎的,一旦让他觉得你在撒谎,你就丧失了进入这个公司的资格。比如说,你在简历中写了你会讲日语,小心碰上懂日文的人。凡是派到国外来的老外,有的人不一定会说中文,但会一两门外语的人大有人在,不定撞到什么人手上。

三、格式结构

包括页眉部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资料四部分。

如果已经有全职工作了,一定把工作经历放在前面(即“页眉部分之后”);如果您目前还是在校学生,应该把教育背景放在前面。举个例子,一个美国商学院的毕业生,在一个很大的公司里工作了三年,不断得到提升,从未换过工作。由于新换了老板,他想换个工作,猎头让他把简历传过去,传过去后几天迟迟没有消息,他问为什么,猎头左找右找,终于在学生类的简历里找到了他的简历。原来,他用的是学生简历的格式,被当作了在校生。所以,作为在职人员,若把教育背景放在前面,人家会对你很不重视。

页眉部分

1.名字

有7种写法:

例: 1) Yang LI 2) YANG LI 3) Yang Li 4) Yang Li (李阳) 5) Li, Yang 6) Li Yang 7) LI Yang

我们认为都有可接受的理由,或适用的场合,比如说第四种-Yang Li (李阳),很方便招聘人员,尤其是人事部经理为中国人,声调弄错了或者名和姓搞不清楚,会很尴尬;但标准的、外资公司流行的、大家约定俗成的简历中的名字写法,则是第二种,YANG LI。

我们在审阅了大量中国人的简历之后,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就是有人用粤语拼写自己的姓氏。比如,王写成Wong,李写成Lee。这里要告诉大家两点:一个是这只是香港人的拼法,并不是国际的拼法;第二是将来您办护照准备出国时,公安局是不会批准您用粤语拼音的。但是,我们也见到一些出过国的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姓和汉语拼音并不一样,那是各有各的原因,我们的建议是不用汉语拼音以外的写法。

另外,也发现有一小部分人用外国人的姓,如Mary Smith,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如果你用外国人的姓,别人会认为你是外国人,或者你父亲是外国人,或者你嫁给了外国人。而名字用英文则是很常见的,也是很方便的,尤其是名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q、x或z,老外们很难发出正确的读音。有个叫韩强的先生,名片上印着John Han,这样,中外人士叫起来都很方便。

名和姓之间,如果有英文名,中文名可以加,也可以不加,或者用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简称。 如上例:John Q. Han。

双字名,也有四种写法

例: 1)Xiao-feng 2)Xiao-Feng 3)Xiaofeng 4)Xiao Feng

列出四种来,我们建议用第三种,Xiaofeng,最简单方便。大家一看就知是名而不是姓,要不然,大家有可能会误认为你是姓肖的。

2.地址
    北京以后要写中国。很多人说:“谁不知道北京呀!”但一个完整的地址、全球畅通的通信地址应该是加国名的,但不必用PRC等,因为用China简单清楚。邮编的标准写法是放在省市名与国名之间,起码放在China之前,因为是中国境内的邮编。

3.电话

写法很有讲究,中国人名片中的电话经常写得不清楚、不专业,有几点提醒大家注意。

1) 前面一定加地区号,如(86-10)。因为您是在向外国公司求职,您的简历很可能被传真到伦敦、纽约,大家不知道您的地区号,也没有时间去查,如果另一位求职者的电话有地区号,招聘者很可能先和这个人沟通。另外,国外很流行“user friendly”,即想尽办法给对方创造便利,尤其是在找工作时,更要加深这一意识。用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来解释,"是你求他,而不是他求你"。.

2) 8个号码之间加一个“-”,如6505-2266。这样,认读拨打起来比较容易,否则,第一次打可能会看错位。

3) 区号后的括号和号码间加空格,如 (86-10) 6505-2266。这是英文写作的规定格式,很多人忽略了,甚至不知道。

4) 写手机或者向别人通报手机时,也有一定的规范,要用“4-3-4原则”,如“1380-135-1234”。也有人6个5个的念,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字数越多越不容易记全,甚至出错,降低效率,有的人还念得特快;二是有人总结说,这是台湾人的念法,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我们追求的是国际规范。

5) 传真号千万不要留办公室的,免得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你想跳槽。如果家里有传真号,最好告诉对方,万一他找不到你,可以发几个字,比较快;将来对方发聘书或材料时,比较方便。不要等到将来再给,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培养“user friendly”的意识,处处方便对方。

6) 国外很流行留言电话,有人为找工作,专门去买留言电话。这里顺带讲一下留言文化,中国人甚至包括很多亚洲人,都不习惯使用留言电话,但随着国际间商业文化交往的增多,愿意在电话中留言的人越来越多了,留言技巧也越来越高了。

7) 家中老人试写留言条。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您出门了,朋友打来电话,回来时,妈妈告诉你:“今天有人来电话找你。”你会问:“谁来的?”一般她只会告诉你:“是个男的”或“是个女的”,当你问到:“您怎么不问一问他的电话呀?”,妈妈往往会回答:“我还没问呢,他就挂了。”这里我们要说两点:一是要跟家长交流一下写留言条的方式,就是怎么接听电话及写留言条;第二,这里有一个中国的传统观念。以前,只有办公室才有电话,打电话来的人一般都是找你办事的,接听电话的人总觉得高高在上,并且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带到家里,甚至在年轻一代中也很流行。很多人接听电话时,若没能及时识别出对方身份,起初语气往往非常冷漠。在这里,我们向全社会建议:任何给您打电话的人,都有可能是您的朋友、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即便目前不是,将来大部分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务必热情对待每一个电话。另外,换个角度想:如果您打电话给别人,别人是这样的态度,您又会作何感想呢?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一种礼貌热情的电话语言,这在我们以后的专题讲座中会提到。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