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文章资讯考试文库建筑类考试城市规划师试题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一答案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一答案

    01-24 01:21:17    浏览次数: 159次    栏目:城市规划师试题

标签: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http://www.deyou8.com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一答案,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最早论述土地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佩蒂,他于17世纪末首先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真正开始深入研究土地问题始于20世纪初。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拉特克利夫的《城市土地经济学》出版,使得城市土地经济真正从土地经济学、地理学中独立出来,形成完事的科学体系,并一直被西方的城市土地经济学界沿用下来。
    城市土地经济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及方式,以及在城市区域内因利用土地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并研究对于这种经济关系的调节手段及调节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的一般理论、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第2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土地使用对社会性因素的依赖性较农业用地强。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b·w·伯吉斯的同心圆城市理论是根据该原理得出的最有名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型之一。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3:城市土地使用的模式;
    伯吉斯的同心圆土地使用模式: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cbd、商业区、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霍伊特的放射扇形模式:是企业及个人决策的产物。
    哈里斯和乌曼的城市土利用的多核心模式:不排斥同心圆模式。

第2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中心地理论仅较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3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应为低层次商业区。相对便捷性只是影响cbd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他一些因素,如地形的复杂性、铁路、绿地等均是影响因子。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2: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最早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但一般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3项指标综合使用,来界定cbd。通常cbhi>1,cbii>50%,后来戴维斯认为cbi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
    中心商务区第一圈一般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第3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冲突理论是社会学的主要流派,而不是社会变迁的理论。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3: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1.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理论方法。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主要观点: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为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2.冲突理论: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主要观点: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地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中的持续的必然现象。从思想体系来看,它和结构功能主义并没有实质性矛盾。
    3.交换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主要观点: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段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理论。
    4.社会互动理论:代表人物是库恩、布卢默。主要观点是:人与人的交往即社会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和自我观念。社会的存在又依赖于人们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符号能力,人类这些能力的产生使互动成为社会的基础。

第3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应为“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9: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生态位即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或任何一种人类生境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反映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食物链(网)原理:城市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间接、隐性的联系。人类居于食物链顶端。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5.最小因子原理: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6.环境的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推动城市生态系统正向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第3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是从生物学家的角度提出的,其它两项是从其它角度提出的。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2:城市生态系统构成;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反映系统的空间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社会学家提出城市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
    环境学角度包括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
    还可以分成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子系统。

第3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的是“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7:城市生态学定义;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3个分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