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09-02 15:16:48    浏览次数: 78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带来祸害: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德国成为欧洲最有侵略性的国家)
补充:
1.德意志统一只有通过王朝战争方式自上而下完成的原因:
(1)容克阶级(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类似英国新贵族和法国自由派贵族)力量强大,成为统一的领导力量。(官居要职;掌握军队;财力雄厚)
(2)德国资产阶级相对软弱,乞求妥协来完成统一。
(3)德国无产阶级还相当幼稚。
2.军国主义(第四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92页)
是指把国家置于军事独裁之下,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四)意大利统一
1.历史条件
(1)必要性:
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状态和受外国控制的地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①民:资产阶级民主派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没有成功;
②自: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③国:撒丁王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④人:加富尔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取得了外国支持。
2.统一过程
(1)法、撒联合对奥地利战争,北部基本统一;
(2)“红衫军”革命成功,意大利王国成立,南部实现统一;
(3)利用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机会,赶走外国势力,最终完成统一。
3.历史意义
(1)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补充:意大利、德意志统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相似点:
(1)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       (2)都用王朝战争方式结束分裂局面;
(3)都有一个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 (4)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外国强大势力—奥、法。
2.不同点(突出意大利统一的特殊性):
(1)意大利面临着独立、统一两大任务;
(2)意大利始终存在人民革命、王朝战争两条道路;
(3)意大利较多借助了外国势力和人民力量。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走向衰落的德川幕府封建统治。
(1)国内:
①政治: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③阶级: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要求改变现状。(人民要吃饭;新地、高商要掌权;中下武士要有钱)
(2)国外: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日本民族危机严重。
2.前提:倒幕运动成功。
(1)倒幕派形成:中下级武士为主。
(2)倒幕派壮大:得到人民拥护;受到大名支持;掌握强藩政权;建立倒幕武装。
(3)武装倒幕成功:组织明治政府;摧毁幕府统治。
3.开展:明治维新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目的:巩固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建立近代化(资本主义化)的独立国家。
(3)内容:
①政治: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
②经济: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商)
③军事:实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准备对外扩张)
④文化:推行“文明开化”(相对于封建蒙昧)。(改造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4.成功原因:
(1)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有较大实力;
(3)改革措施全面有效;      (4)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5.历史意义:
(1)积极: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保存较强封建残余(天皇制、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新兴帝国主义(推行军国主义,开始侵略扩张)。
补充:
1.明治成、戊戌败的原因:
(1)国际环境:日本相对宽松;中国瓜分狂潮。
(2)社会背景:日本反动势力弱,资产阶级强;中国反动势力强,资产阶级弱。
(3)领导力量:倒幕派有实力有民心;维新派无实权又不敢发动群众。
(4)政策措施:措施全面有效;各地阳奉阴违。
2.中国现在的改革开放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中汲取哪些经验?
(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引进技术;发展教育等)
(3)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亚洲革命风暴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物质条件: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空前增强。(武器、轮船和商品)
(3)共同政策: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2.英国扩张
(1)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2)方式: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市场,拓展商品市场。
(3)特点:商品输出为主。
(4)概况:亚洲印度新加坡,缅甸阿伊都侵略,两鸦战争半殖中,大洋据有澳新西,经侵拉美非入埃。
3.俄国扩张
特点:侵占领土为主(1861年改革不彻底)(英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4.法美扩张
法:侵占阿尔及利亚,渗透埃及突尼斯,伙同英法打中国,印度支那(越老柬)受侵略。
美:亚洲拉美受侵略。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形成条件
工业革命是基础;革命改革促发展;侵略扩张是前提;长途运输更方便;侵略方式在改变;封闭结构被打破。
2.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形成过程
(1)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产生;
(2)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4.影响
(1)发展观(对列强各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辩证观(对亚非拉美):有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3)整体观(对世界整体):进一步加强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五.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中期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1.列强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
(1)武力侵略打开国门;      (2)主要方式商品倾销。
2.危害(革命起因)
(1)政治危害:亚洲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土中医,半治病)
(2)经济危害:亚洲许多国家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革命需要:亚洲下层人民希望摆脱双重压迫,一些上层人士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3.革命性质:既反殖民主义又反封建主义(主要)。
4.主要表现:
(1)五次大起义:爪哇反荷阿反英,伊朗巴布中太平,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后三次推到顶。
(2)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①起因:俄国蚕食英国侵略;统治阶级横征暴敛。
②概况: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以上两点是先进性);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落后性)。
5.意义:
打击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亚洲人民不畏强暴、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原因:
(1)根本: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2)直接:密拉特事件。
2.经过:
(1)密拉特事件揭开序幕;             (2)占领首都德里,成立领导机构;
(3)形成起义中心,王公成为领导;     (4)英国改变策略,起义遭到镇压。
改变策略:英国直接管理,增加英军比重,保护王公特权,调派侵略军队。
3.意义:
(1)性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印度土兵为主的、广大人民参加的民族大起义(民族解放斗争)。
(2)作用:表现决心勇气,打击英国殖民,遏制其他侵略。
4.败因:
(1)主观: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没有先进阶级,没有明确革命纲领(根本)。
(2)客观:敌我力量悬殊。

【要点透析】
1.概述工业革命在“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1)技术革命:它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①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阶段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2)社会变革:①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②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变化。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普遍地展开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