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09-02 15:16:48    浏览次数: 78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政治方面,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发展,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潮流是当时的主要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西里亚纺织工人起义)
(3)理论www.deyou8.com:英法德三大思想成果被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
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③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④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2)意义: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性);   ②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二)第一国际成立
1.历史条件: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低潮(反动政治)——高潮(经济危机)
(2)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理论研究。
2.成立:
(1)时间、地点:1864年,伦敦
(2)性质: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组织
3.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新”在哪里?(四更一大)
理论性更强;目的更明确;组织性更高;国际性更强;大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开展。
(三)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的光辉顶点)
1.历史背景:
(1)国际:《共产党宣言》的号召;第一国际的推动。
(2)国内:民族矛盾(普军入侵)和阶级矛盾(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压迫)激化。
2.革命爆发和公社成立:
(1)爆发:1871年3月18日,蒙马特尔和梭蒙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公社性质:第一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3.革命措施:
(1)政治:四项废立(军警法议)一项选举
(2)经济:(三项经济措施)没收逃亡工厂,监督铁路军需,规定最高薪金(人民公仆)。
4.公社性质(无产阶级政权)的体现
(1)从产生原因看,是在第一国际指导下产生的;
(2)从产生方式看,公职人员由巴黎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3)从革命措施看,政治上破旧立新,经济上实行公有,都有明显的无产阶级专政性质。
5.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1871年5月28日)
(1)客观:普法联合镇压,反动势力强大。
(2)主观:法国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具体表现为:
①没有建立本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
②没有乘胜追击逃往凡尔赛的残敌;
③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造成财政拮据;
④没有贯彻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策略(没有联合外省革命者;没有发动农民);
⑤没有重视马克思的警告(普法勾结、从圣克鲁门攻城)。
(3)根本: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早产的无产阶级革命)。
6.历史意义:
(1)任务:它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学说:它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经验: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精神:它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将永垂史册。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1)根本: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外部:农奴制落后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3)现实:农奴制面临危机(战争失败、经济恶化、农奴起义)。
2.内容:1861年  亚厉山大二世签署
(1)人身自由   (2)赎买份地
3.性质:
由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依据: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农奴主卖份地——资本和市场)
原理:主观动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与客观效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不一致。
4.评价:
(1)进步:(发展资本主义)
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局限:(保留封建统治)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月革命时推翻)
农民赎买份地质次价高,对农民一场掠夺。
结论:俄国用牺牲农奴利益的办法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相对落后的一个。
补充: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
(1)革命方式(英美法)  (2)改革方式(俄日)    (3)统一方式(德意)
2.俄日德意四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1)共同特点:自上而下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原因:①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②原有统治者认识到变革能维护统治地位。
(二)美国内战
1.背景:
(1)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①方式: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
②范围:从大西洋西岸扩大到太平洋东岸。
③评价:既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赶和掠夺;更是对西部土地的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评价方法:一分为二,类似评价“圈地运动”)
④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的扩展。(有月考认为是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过程)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
①本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
②很大差异:原料;市场;关税;劳动力。
③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废奴运动高涨,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
(4)林肯当选总统,北方资产阶级占优势。——导火线
2.经过:
(1)南部联盟挑起了内战;   (开始于1861年)
(2)初期北方失利(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幻想妥协);
(3)扭转战局措施:政策上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军事上扩充兵力、调整部署。
(4)战争转折——葛底斯堡战役;
(5)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结束于1865年)
3.意义:
(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进步: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进一步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
补充:
1.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与危害
(1)实质:使用黑奴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
(2)危害:经济上必然阻碍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政治上成为导致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起因:前者民族矛盾引起;后者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引起。
(2)目的和任务:前者扫除外部障碍—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者扫除内部障碍—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
(3)阶段特征:前者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处于机器大工业时期,属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德意志统一
1.条件:
(1)必要性:德意志的发展迫切需要结束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国家强大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需要)
(2)可能性:(从大到小,从外向内)
①德意志有进行统一的物力;(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②普鲁士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经济发达兵力强,决心坚定野心大)
③俾斯麦有实现统一的能力。(推行“铁血政策”,开展灵活外交)
2.过程(特别关注俾斯麦的“灵活外交”):
(1)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2)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    (不进维也纳)
(3)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役)。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3.标志:
1871年初,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类似拿破仑皇帝)
4.影响:
(1)德国壮大:结束了长期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类似美国内战)
(2)改变格局:法、奥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