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

    06-21 15:58:22    浏览次数: 504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

导致上边现象的原因: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2.结果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3、结果的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
【合作探究】2: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③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即时练习】
1.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思路解析】此题用排除法,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而不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答案】D
2.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C.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D. 改革给苏联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思路解析】第一次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勃列日涅夫改革,而是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答案】A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教师讲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导致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面对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2.内容、问题及影响【阅读下面教材,自主归纳】
 内容 问题(原因)  影响

经济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政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但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合作探究】: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改革经济体制。
不同: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克服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人民公社制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末能真正深入到经济体制的弊端中。
学思之窗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思 考◎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答案要点:新经济政策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其指导思想日益“左”倾化、教条化,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合作探究】4: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当中获得的训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

比较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4: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当中获得的训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一度促进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
体制的修补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国防工业 成为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即时练习】
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思路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背离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将改革引向歧途。
【答案】C
2. 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思路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答案】A

本课测评 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
答案要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危机局面。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进行改革。其结果是造成苏联的解体。

文章来 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