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十八-九年级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十八-九年级语文教案

    06-21 10:44:07    浏览次数: 344次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deyou8.com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十八-九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安排3 
教材分析 德育点 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创新点 抓住故乡人物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能力点 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知识点 生字词、运用对比塑造人物、描写景物,润土、杨二嫂形象的意义 ,小说中议论语句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和初二年级时各学了几篇鲁迅先生的作品,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本文较易理解。但文中的议论有难度,因此理解议论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教师应重点讲解。 
理解运用对比突出家乡人物和景物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课文主题,这是本文的重点,学生已具有初步赏析文章的能力,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赏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整体感知,分析段落结构。 
1、介绍作者:(采用提问的形式)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12月初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二、朗读课文 
掌握字词  
三、整体感知 
四、自读课文划分段落  
  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的住宅,于11月21日迁入,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12月1日,鲁迅离开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乡绍兴,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卖掉故宅后,鲁迅将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卖的卖”,都处理了, 4月24日下午,鲁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于29日回到北京。   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樵悴,向鲁迅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朴实的农民形象。 
1.听录音,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词。 
  阴晦(huì)   猹(chá)  五行(xínɡ)缺土  弶(jiànɡ) 脚踝(huái)  潮汛 (xùn)  髀(bì)  愕(è)然 
  嗤(chī)笑   吓(hè)   瑟(sè)索   黛 (dài)    恣(zì)睢(suī)  
  阴晦     萧索    聚族而居   无端    家境    素 
  如许     潮汛    苏生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打拱    惘然       隔膜    辗转    恣睢 
 【课文结构分析】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8)“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着重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故乡的变化,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第一层(6—9)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与母亲商定搬家后事。     第二层(10—34)“我”回忆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5—53)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的典型。     第四层(54—78)准确、生动地刻画了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情、语言,从而使我们看到了闰土的变化,看到了一个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奴役下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第三部分(79—89)“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第一层(79—84)“我”一家人乘船离开故乡,其中插叙了有关“杨二嫂” 的细节。     第二层(85—89)“我”坐在船上,渐离故乡的感受。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写了“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五、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分析人物形象(对比的描写方法)检查作业:概括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学生根据阅读回答) 
教师小结:(一)润土 
1、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 
   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 
2、  细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闰土的语句画出来,并说一说你最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3、作者在描写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会找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教师小结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 
动作、语态对照 
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 
( 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 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 ;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十八》,来自www.deyou8.com网!http://www.deyou8.com

却全然不动,仿佛 石像一般。”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 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 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只 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总结:在上述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