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李镇西课堂实录——《祝福》(一)

李镇西课堂实录——《祝福》(一)

    11-14 22:54:44    浏览次数: 704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标签: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deyou8.com 李镇西课堂实录——《祝福》(一),

全班同学自发地为杨晓龙热烈鼓掌。 

杨晓龙的发言,意义不仅仅在于他说出了他对课文的感受,更在于他开了一个主动发言的好头。我班有许多同学平时也是不爱发言的,这妨碍了课堂交流,我决定趁势再说几句:“呵呵,同学们都用掌声表达对晓龙的敬佩。我想,晓龙你在举手前其实可能也经犹豫过,也历过思想斗争的,但你最后战胜了自己。下一次李老师再让同学们写《灵魂的搏斗――即一次战胜自己的经过》这篇作文的时候,你谈一谈怎么鼓起勇气发言的。” 

我的话刚说完,杨晓梅也举手了。我笑者对她说:“好,晓龙说完了,晓梅也要说。”同学们也笑了。 

杨晓梅说:“我读了以后第一感觉是愤怒。而且还有对祥林嫂的同情,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我愤怒的是当时制度的残酷及人情的冷漠,她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关系,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www.deyou8.com    她的理解我认为是对的,但我不希望学生们只是抽象笼统地说结论,而应该紧扣课文,因此我插了一句话提示道:“比如--” 
   杨晓梅回答:“比如没有遵从她的意愿就把他嫁人。周围的人就因为他是寡妇就歧视她。他遭受了许多不幸以后那些人不但没有同情她反而对他嘲讽,如果人们不这样,如果人们能够安慰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产生。” 
   杨晓梅的发言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词开概括她的感受,这让我很高兴,而且觉得这是一个很好阅读方法和状态――所谓“厚书读薄”,如果能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自己读后的感觉,就算是真正“读进去”了也“读出来”了。我临时决定也引导其他同学这么做:“刚才杨晓梅用了一个词‘愤怒’来表达她的读后感。我请下面的同学在发言的时候也先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悟。” 

张长春举手发言说:“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读后的第一感觉,是沉重。” 
   “哦,你读后的心情是沉重。”我点头,然后面对杨晓龙问:“晓梅读出了愤怒,长春读出了沉重,我这儿追问一下晓龙同学,如果你用一个词来表述你的心情,你会用什么词?” 
   杨晓龙想了想,说:“实话实说,我读了之后心情很平静。” 

我说:“嗯,这也是你真实的心情。你没有像晓梅一样深入课文人物内心。不要紧,可能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的心情就不平静了。好,长春继续说。” 
   张长春说:“虽然封建时代过去了,但是在农村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人们的思想。文中所描写的四婶,就是因为要避讳,而祥林嫂是个寡妇嘛,所以就不允许他动筷子之类的,祥林嫂就不愉快。后来祥林嫂第二次又回到她家里,四婶就更看不起她了。在文中有一句话:‘不早不迟,偏偏要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后来想拿祭品,四婶就说,‘你放下罢’,她就像受了炮烙似的。这里的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祥林嫂当时的心理状态。人们不断地对他抱以歧视的眼光。所以在这时候,祥林嫂的精神就彻底崩溃了。后来她就麻木了,头发花白了,我读到这里就觉得正是这些因素把一个人逼向了绝路。” 
   “很好,这是你的理解。”我想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好,汪洋举手了,那你说说你的感受。” 

汪洋站起来说:“我感到的是悲哀。这不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时候的人已经非常麻木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想法了,就连那个短工对她的死都是很淡然的。课文里面有一段:‘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我根本想象不出来,现在四十岁的人还很年轻的,而她的头发已经全白。这时候,祥林嫂已经没有悲哀了。她的眼睛转才显示出是一个活人,仿佛行尸走肉似的。” 
   我忍不住赞同道:“对,祥林嫂外貌上没有任何表情,实际上是说她已经彻底绝望了。我们平时如果要说的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希望,可以说是--” 
   学生们情不自禁齐声说:“万念俱灰!” 

“对,万念俱灰!”我重复了一遍,“祥林嫂正是这样。” 

裴丹举手站了起来:“我到的是控诉,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是鲁迅替祥林嫂写的控诉书。我觉得这控诉书是祥林嫂用一生的血泪写成的,她是一个非常质朴善良的人,勤劳能干的人,她不过就是希望有吃有住,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对不起,我插一句,”我忍不住插话说,“鲁迅说过,历来的中国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另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是哪一种?” 
   学生们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我说:“对,其实,祥林嫂还没有奢望做人,他对于做人的种种权利和自由是没有什么奢望的。仅仅是想做奴隶,想为人当牛做马,可这都办不到。好,请裴丹同学接着说。” 
   裴丹继续说:“她丈夫死了,她就帮工。后来再嫁,那时候再嫁是被歧视的,那些人专门用她的伤口伤害她。小说中的‘我’--我想不是鲁迅--被问,是不是有魂灵?看来她已经对人世间彻底绝望了。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悲剧。” 
   我问:“你祥林嫂用生命写了一份控诉书,她控诉谁呀?” 
   裴丹回答:“控诉冷漠的社会。” 

魏铭江同学发言:“我读出了虚伪。题目是《祝福》,所谓的祝福是指一种祭祀,但是从后面讲,魂灵有没有存在,‘我’知识比较丰富都不知道,但人们却麻木地对不存在的鬼神加以祝福。这是多么虚伪!” 
   我说:“我觉得铭江说得非常好,对天上的神灵祝福,对身边的人却充满冷漠。” 
   魏铭江补充了一句:“所以我觉得人很虚伪!” 
   “是的,实际上曾经嘲笑过她的人,将来也可以与她的下场一样,被别人嘲笑。”我说。这时候我看到不少同学还举着手要求发言,但我看下课时间到了,我赶紧小结道:“真想不到,我还没有讲,同学们自己就悟出了这么多!不少同学的发言非常精辟。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还有一些同学要求发言,下堂课还可以说。等同学们发表意见以后,我再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好,下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