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探究烛芯对蜡烛燃烧的影响:在小铁盒中加入适量的石蜡,用火柴点燃,观察点燃的难易程度(一般不易点燃);在石蜡中插入一根棉线(或其他可燃性的条状物,如秸秆、细火柴梗等),再用火柴点燃,观察点燃的难易程度(只要所用烛芯干燥,一般很容易点燃)。
⑷ 探究蜡烛燃烧所生成黑烟的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烛焰上方产生黑烟。取瓷质碗或碟等置于烛焰上方,一段时间后,瓷片熏黑,取下瓷片,用手捻黑色粉状物,感觉到有滑腻感(如图3-5),这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用纸转成纸筒,罩在火焰上,再观察,可见烛焰变亮,黑烟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说明黑烟是石蜡不完全燃烧形成的。
图3-6
6. 创新思维:
⑴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用断颈的废长颈漏斗,将颈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捏吹制成直角,再将一根玻璃管如法吹制成W形,然后按如图3-6所示装好装置。
实验时,在W管弯曲处滴进几滴澄清的石灰水后,点燃蜡烛,将其放在漏斗口下,过1~2分钟后,在W管的第1弯曲处出现小水珠,在第2弯曲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蜡烛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⑵ 火柴使蜡烛复燃。
取一支蜡烛,将其点燃,待燃烧很旺时,吹灭蜡烛,随即把一根火柴的药头与烛芯接触。吹灭的蜡烛又会立即燃烧起来呈明亮的火焰。
这是由于蜡烛刚熄灭时,烛焰尚有余温。火柴头上主要含有强氧化剂氯酸钾和易燃物硫黄等,灯芯的余温足以使火柴上的药物反应,放热而着火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