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生物教学生物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

高中生物论文: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

    11-14 22:53:51    浏览次数: 765次    栏目:生物论文

标签:生物论文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生物论文: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
高中生物论文: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
吴小峰(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21443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问题创设与探究受到了各界教育人士的关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探究问题,以构建出符合中学实际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问题探究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新一轮课改即将普及,新课改的实践中,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变换角色,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一目标,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探究问题,去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论题产生
1.1理论依据
1.1.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教学不应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因此他提倡发现学习,主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探索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1.1.2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他主张学生应该通过做事来学习,从做中学,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1.1.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兴趣。因而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精神。
1.1.4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
1.1.5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而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而,他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
1.2 时代背景
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特色,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各类创新人才,何为创新人才?调查表明,老板的学历低于他们的高级打工仔,这意味着“学位越高,反而收入越低;书读得越多,越当不了老板”。其中的原因就是老板有问题意识、冒险精神、合作能力等素质,而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会“质疑”(即提出问题)的人,因为问题都在教师那里,长此以往,学生就没问题了。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主张高中教育应为高中生个性发展服务,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表明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价值观将面临转型,问题情境下的科学探究正是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www.deyou8.com 2问题创设
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好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建构新知
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2.1 引发式
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互相不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如在学习高等动物和人体糖类代谢过程的知识时,先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问题l:动物体细胞内糖类有几方面来源?
问题2:糖类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转变成什么?
问题3:多余的糖类通过什么作用合成糖元?在什么地方合成?
问题4:动物体细胞内的糖类有几方面去路?
从以上4个问题的解答,可让学生深刻理解糖类代谢过程。
2.2 阶梯式
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并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如在复习渗透吸水原理时,设计一组问题:
问题l: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哪些地方具有类似渗透装置的特点?
问题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若把洋葱表皮细胞先用盐酸处理,再做实验,能否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问题3:在做上述实验时,若用KN()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则镜检时,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是为什么?
问题4: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置于与细胞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能发生渗透现象。人体细胞没有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这句话对不对?
由于这组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这种“阶梯式”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重要的意义。
2.3连环式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对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起到促进作用。如在复习第二章“细胞”中涉及到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1:这些“能量”主要是由细胞中什么细胞器供给的?
问题2:这些“能量”是由生物个体的什么生理作用提供的?
问题3:这个生理作用对整个生物体有哪些作用?
问题4:在新陈代泓过程中这个生理作用具有怎样的地位?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就可以使学生把细胞及生物体各项有关的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既可以使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沟通,形成联系的知识网络,又帮助学生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全方位思考问题,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
www.deyou8.com 2.4 辐射式
在教学中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内容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寻找与此问题有联系的内容。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联系:①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可找到;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遵循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③生物界起源于非生物界;④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非生
物的环境条件。
实践证明,这些“辐射式”问题创设的形式比较适合于复习课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2.5 对比式
对于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教师可适当加以联系或通过对比而提出疑问,这不但可使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对前面的知识加以复习,温故知新。如在讲“核酸的种类”时,可从中文名称、组成成分、基本组成单位、空间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6 要点式
对有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体的结构等知识,教师通过归纳,以要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如呼吸作用这个概念,教师若直接提出“什么是呼吸作用?”。学生就会死记硬背,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若提出这个概念有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四个方面,学生看书时必然深刻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回答出问题,显然学生这样掌握这个概念要牢固得多。
问题创设的方法还很多,绝不仅局限于以上所谈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观察、举例、诗歌、故事等内容创造出新情境,从而提出问题。有时同一知识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设疑,但同样一个知识,如何设疑,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透彻地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知识层次,分析每个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找出它们内部的因果关系;其次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面和对前面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因材施教;再者教师必须不断地继续学习,了解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丰富教学的内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