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新课标下学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www.deyou8.com
3.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水循环、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及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4.在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文素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做一做”,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光的反射)、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惯性),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短(间接测量)等。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了磁和能,回答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处江边、湖边、池塘边的岩石中有“救命”之声发出等。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的使用,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乐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人文素养。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同时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www.deyou8.com
5.从物理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顺应教改大潮,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式学习”倡导的是一种主动实验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6.课堂教学中塑造人文环境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对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下,坚持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称谓“双主体”,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树立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以学生的心理去看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和形象思维、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创新和自主获得知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敢于冒尖、发展自我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压抑,而是轻松活泼的,学习是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健康迅猛发展。
7.在物理教育教学的知识中渗透人文思想
在教学课堂中结合新《物理课程标准》精神,因时制宜地介入人文情感,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在复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向学生提出,在牛顿定律的创立之前,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原理(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统治了两千多年,这么长时间,为何无人发现其错误呢?后来伽利略、笛卡儿、牛顿为何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呢?引导同学思考,难道这段时间真的没有人对它有怀疑吗?从而让同学不唯书,实事求是,敢于猜想,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8.从物理考试改革着手体现人文素养
在物理各类考试中,应把体现人文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www.deyou8.com
列举下面两道试题:
例1: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本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水资源正在遭到破坏,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例2:(2002年青岛市中考题 )公元前300多年前,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前,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扑通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做?
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中考试题,堪称考试改革的先锋。
结束语
现代和将来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通过物理教学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物理融合,并充实于日常的课堂物理教学教育中,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物理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在人文素养。让学生受到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从中细品慢嚼,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赵超先.《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艳平.《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士平.《物理学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