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81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行为初探,
第三,时间管理行为。心理学研究里面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原理。所谓“首因效应”,就是指对最先接触的东西比较容易给以关注,很容易记住。所谓“近因效应”,就是最后接触的那些东西比较容易获得和保持。那么一节课的中间时间段是学生最没有学习状态的时候,因为受到前面和后面的双方的抑制,无论是上课注意力的保持,主动参与投入的维持状况都不是最好的。然而这个心理规律并没有得到大部分老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安排中往往违背了这个规律。比如,一开始上课就是批评不交作业的学生;到了最后的环节往往是布置作业。这都是浪费宝贵学习时间段表现。 因此,要妥善利用心理学研究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合理发挥时间优势和规避时间劣势。特别是中间时段学生学习的低沉期,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说小组讨论,小练习,插入一个幽默故事,补充一个课外文学知识等等,帮助学生度过这个学习的低沉期,从而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因此,在课堂的时间管理上,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和高效学习。
第四,情感投入行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大大提高了对教师情感投入的要求。换句话说,一堂课上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获得情绪情感体验,获得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试问一个教师都不喜欢和不投入思考的文本,如何让学生喜欢?如何让学生学习到真知灼见?遗憾的是,我们教师还是把握住语文课堂时展现个人人格魅力的一个舞台,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契机,没有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五、反馈行为。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合作参与、讨论表现等要正面作出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的反馈评价行为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火花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窗》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提出你们最想问的问题,然后把写着题目的纸交上来。其他同学专心听,并且用你的心去体会一下钱钟书先生的智慧,你觉得他为什么为这样写呢?(投影:走进作家。如果我是钱钟书,我这样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写?)
生1:我想问的是65页倒数第三行“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师:这个问题涉及具体语句的理解。
……
师:大家的问题已经从词句的理解更进一步,问道了文章深层意蕴和结构上。
生6:我想问的是:文中说:“门和窗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他们不同的意义分别指的是什么?
师:好!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对于我们理解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7:我想问,作品开始写具体的窗,后来又写到眼睛,这有什么作用?全文最终想表达什么?
师:这个问题已经深入到文章的主旨了。
……
《窗》的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回答相应地给以反馈,逐渐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个别字词句的理解提升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由浅入深,由次到主,一层层一步步走入文章的内在核心,这是教师正面评价行为的积极作用。课堂上,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提问或者质疑作出反馈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抓住教学契机的好时机,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完善知识结构。教师的反馈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对自我认可的自信心,良性地循环可以营造更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然而,目前还有一些老师吝啬自己赏识、认可、表扬、肯定、鼓励等语言,通过有意识调整反馈评价行为的方式和类型,可是使得课堂呈现新的面貌。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还包括教学组织行为、教师启发引导行为、概括归纳行为、强调行为、合作行为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察,都应致力于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恰当地呈现教学内容和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获取多种意义的建构,实现有效的学习。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意义所在。

二、 学生学习行为
在“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死板、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与倡导的学习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类学习方式的倡导,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程改革以来,过去学生被动地学被主动地学代替,过去被迫地回答被主动地提问代替,过去的一两个优生回答被大部分同学群策群力代替。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里重点从学生学习行为角度来考察其对语文课堂教学效能的影响意义。语文学科的情感体验学习、专题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情感体验、文学修养的形成、文化知识的积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现各类学习方式的掌握和发展却优良差各有不等,值得探讨。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现有“主动、被动回答”、“主动/被动提问”、“小组讨论”、“沉默”、“窃窃私语”、“课前演讲”、“做作业”、“默读自习”等,我们用“参与”这个角度来概括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的总特点,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情绪等情况往往被忽视。为此,笔者设计了学生的个别访谈问题(见访谈记录摘要),希望得出当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一些特征。

学生访谈记录摘要:
A:课堂小组讨论中,你的发言是多还是少?
B:不多不少。
A:在讨论过程中,其他人的表现怎么样呢?
B:要看讨论时间长短的。长的时候,就几个人一起吹水,老师点到发言,轮到谁就是谁。
A:如果轮到你站起来发言,有没有、有多少是刚才讨论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观点?
B:一般都是我个人的观点,靠的是临场发挥。

A: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
B:大部分时间都认真想,有的时候想的通,有的时候想不通!太难的就不愿意想了!
A:如果想通了,会不会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B:不会。一般都不会。
A:如果听到别的同学的回答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想不想主动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
B:有欲望,但是没有行动。
A: 为什么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
B:单独站起来很怪,班级里也没有这种踊跃的气氛,觉得自己那样会很异类。

A:老师提问,会不会主动举手发言?
B:不会。但是大家一起说的时候,会小声地说。

A: 老师提问,会不会主动举手发言?
B:不会。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站起来回答。
A:什么是“迫不得已”?
B:就是说班级里实在没有人回答问题,太冷场了,为了救救老师才起来回答问题的。

A: 上课的时候,有没有做其他科作业的情况?不一定是语文课上?
B:有。数学课做政治作业。
A: 老师在上面上课,你在下面做政治作业,心里害不害怕老师发现?
B:偶尔也听一下课的,心里不是很害怕,反正数学老师不大管我们的。

A: 上课的时候,有没有做其他科作业的情况?
B:有。语文课做数学作业。
A: 老师在上面上课,你在下面做语文作业,你不怕跟不上学习吗?
B:主要是听不进去,反正也是神游,还不如充分利用时间来做数学题。
(A:访问者;B:被访问者)

从访谈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各有不同的。从学生参与投入的程度来看,分为主动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和消极参与。
消极参与的类型,表现为对老师的提问、对老师的启发、对老师的课堂组织,根本就不理不睬。这类学生根本不关注老师的信息传递,而是自己顾自己或者开小差浮想联翩或者自己做其他作业。更有甚者对老师的教学开展起到反作用,故意制造课堂突发事件捣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
被动式参与的类型,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去学习。比如对老师的提问,不点名不会主动回答;一些重要的问题,老师不提示不会主动去思考;语文作业老师不布置,就不会主动去预习、复习;对语文阅读过程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也不会主动咨询老师;老师要求做的课堂笔记、课外知识摘记等,不检查就不认真完成。这些都是被动式参与学习的表现。如果整个班级都在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氛围下,那么课堂发言往往表现为一潭死水,老师的启发吹不起一点儿涟漪。
主动式参与的类型,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语文学习。主动式参与学习的学生往往都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且敢于向老师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主动参与学习和获取知识为主的建构意义学习的表现。在课外,主动从诗词名句积累,成语熟语整理,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整理归纳,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写作表达能力的锻炼等多个层面主动加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