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张扬阅读个性,构建完美人格

张扬阅读个性,构建完美人格

    12-26 04:16:33    浏览次数: 260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张扬阅读个性,构建完美人格,

在交流中进行充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新旧知识、生活认知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样,也只有在辩论交流中实现相互认可,才能进一步体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欣赏自我,也随之得以提升健康的人格情感!

在《社戏》教学中,学生由于急于了解同龄人“迅哥儿”看社戏的经历及感受,纷纷以自己喜爱的或擅长的阅读方式搜寻自己的阅读发现,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有的醉心于“迅哥儿”在平桥村的乐土生活,有的感叹于他看社戏的波折,有的赞叹双喜等伙伴的聪慧、能干、善良,有的笑谈“跳幡神”远比赵庄社戏的精彩与神秘,更有不解的是“迅哥儿”为何难忘如此并不尽兴的社戏及并无特色的罗汉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个性体验,在交流对话中得以充分张扬,也在阅读个性的张扬中丰富了认识,提升了情感!

3、设计并应用好阅读中的探究性问题。为让学生阅读更充分、更深入、更具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应具有个体的张扬性,答案避免唯一性,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学生可容个体的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探究。探究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认知作更深层的思考、研究的疑点。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会达成共识:决不是凭自己粗知课文或已有的认知一下子所能感知得到的,需要学生精心评析,认真思考,乃至查阅相关资料才能有所深刻认识的问题。例如:《社戏》一文,学生在个性话题的交流中能达成同一疑难话题,即:为什么“迅哥儿”难忘那夜并不尽兴的社戏和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引导学生解读自己共识的探究题,事实上远比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阅读思考更具有探究的主动性、直接性、情感性。

应用这些探究题,让学生阅读、感悟,从不同角度、层面感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并注意鼓励有创新的思维。例如:探究“豆好吃的问题”,学生就有不同的个性发现:①夜深时间久了,肚子饿时吃滋味好。②偷来的,别具一番滋味。③人多,抢着吃;少吃多滋味。④劳动成果的分享,特别有滋味。⑤六一公公家的豆没有阿发家的大。⑥乐土乐事。再如,为使思考更深入,阅读更具个性,我又设计了甲乙两组相对照的阅读探究题。如下:

甲:①、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②、阿发摸了一回,说:“还是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

③、不料六一公公很激动地说:“我还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乙:①、“哈,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呢!”一种尖利的怪声使我愕然了,只见她显出鄙夷的神色,“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②、“迅哥儿,你阔了!你现在出门大轿,又三房姨太太。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无话可说。只见她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学生又再次从多个角度思维探究出迅哥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遇到的民情、民风的特点等。最后,又注意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以“乡情觅风”为话题进行综合实践的探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阅读、对话,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而激发并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感。

4、注意个性积累,强化读写链接,让学生心灵飞扬。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在内容情感上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共鸣,有所感悟。教师应据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动机与主观能动性上鼓励学生捕捉学习信息,让学生多积累,多品悟,多表达,并把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将个性阅读导向深入,而且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颤动。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仿写,这里应更关注学习的积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生用自己的笔与作者、文本、生活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展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可以说,这就是实现“个性写真”的建构。

例如,学生阅读《伟人细胞》有感于贾里的伟人计划,纷纷向贾里表白,乃至想去信相劝“你是好样的,但应注意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等!阅读《社戏》后又感慨道:“迅哥儿,你可知我们的罗汉豆?这些可不如牛奶、电视有味哟!”不管怎样,学生读而有悟,思而有发,教师都应为之而喝采。学生在阅读中,个性、思想都随着他们的心灵而飞扬。

因此,“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以构建完美的人格”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我们只有顺应时代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寻并把握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张扬起学生阅读的个性,建构好学生完美的人格。

[ 注释]: ①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页。

②钱巨波《生命论的教育理念》,江苏教育研究,2004,第二期,第42页。

③(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版,第316页。

④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第56-57页。

[参考]:⑴钱巨波《生命论的教育理念》,江苏教育研究,2004,第二期。

⑵张鹏举《实施新课标——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4第1期。

⑶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⑷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

⑸《成才导报》2002—2004。

⑹陆军《试论科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江苏教育研究,2004,第一期。

⑺常州市《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意见》。

⑻李政西来溧所作《语文生活化与课堂教学》的报告。

⑼邱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2003-11-20拟稿

2004-4-28 成稿



作者邮箱: pengda2@hotmail.com



上一页  [1] [2] 

张扬阅读个性,构建完美人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