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新课改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998次    栏目:高中语文新课改

标签:高中语文新课改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

  在“解放感觉”、“培养感觉”的基础上,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增强理性思维培养的力度。到高中阶段,才可以开始用梳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归纳知识。香港一位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跟我说过一个案例,高中时候,每节课,老师要让学生记住五个成语。到了高三,老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按结构进行分类,联合的、偏正的……有些词学生搞不清楚,如“开门见山”不是联合而是连动。老师适当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做相似性分类。这样做过几次后,语法就清楚了,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不是老师告诉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也丰富了。我想说明的是,知识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发现,要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不是老师告诉学生死记硬背出来的。建构是过程,记忆是结果。那个4岁孩子对“勇敢”的认识是准知识、前知识,后来再建构自己的知识。至于系统的理性的知识,那是老师自己应该做的事。
  
  四、加强综合的学习
  
  过去我们常常把语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这本身是好的,但有人一用就走样了),希望能一个一个地在课堂上解决语文知识的教学。其实,语文也是综合课程(如小学初中的科学课、艺术课)。以往过度追求单一目标、线性序列而产生的缺陷----看似“科学”,实质繁琐、高消耗低效率。过去我曾主张小学老师进修,读高学历。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现在的小学教师不像当初的中师毕业生。现在我们培养的小学老师像大学老师一样,只会讲,不会唱歌、弹拉、写字……这实际上是走了错路。
  
  所以要内容综合,目标综合,方法综合,功能综合。有一名教师做一个“桥”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其中涉及到“桥”的多方面知识,但语文性弱了。如果从《中国石拱桥》开始,让学生学会说明、议论、描写,学生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但语文的收获最大。
  
  有人问我写作教学的序列,两个星期抓选材、两个星期抓立意……可以设计目标,但要知道,实际上语文是多方面整合的。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像农业而不像工业。过去我们总想语文教学工业化,汽车可以先装这个,后装那个;但一棵树先长什么?小孩生下来先长鼻子还是先长耳朵?小孩出生后,有一段时间语言学习是停滞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字,每天都有进步,能认多少字;但认到2000字左右时,又停滞了,因为他在阅读上增长,不是在显性的认字上增长。小孩长到十七八岁时,我们不再为他在墙上画线标高了,但他还在长,长在内部心智。语言学习也是这样。语文阅读、语文实践,这是新课程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时期,才能产生质变。


www.deyou8.com
  
  五、建立语文课堂“三个维度”的模型
  
  我上学的时候,语文高考,理科只考作文,文科还要考语文知识。80年代以前,语文教育的模型是知识传授;80年代末,能力训练模型取代之;现在则是素养养成。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就是语文素养。要抓住语文学习的核心知识。语文课程的模型,从一维到三维,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这次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我们是九十年代开始研究,直到二十世纪初发布,与此同时,有的国家已进行过两次课改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紧迫任务。
  
  为什么我们要搞课程改革?为什么叫课程改革而不叫教育改革?
  
  先讲第二个问题。以前是国家统一课程。只有教育部有权设定课程计划。我写过一篇文章,《走出麦当劳式的思维》,标准化,服务、设计、原料、食品……一切统一,培养出的是全国统一的人才。其问题一是同质化、二是标准化。人与人间的差异被抹杀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被掩盖了。所以,这一次要改课程,叫课程改革。允许多种教材并存,一纲多本。
  
  关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搞课程改革?主要是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当然还要培养劳动者。最近很多外资企业因为中国劳动者的成本提高,想转移到其他地区,但是发现其他地区的劳动者素质不如中国价廉物美。当然,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有,如德国、日本、韩国,都比中国高,但是价格不菲。
  
  国际竞争的加剧,主要靠人才竞争。美国曾担心日本会全面超越美国,于是化了大量人力、资金到日本做了两年的调查,结论是日本不可能超越美国。原因是日本在传统制造业上已经发展到极致,但美国已有英特尔等新兴产业产生,必将引领世界走新的发展道路。果然,美国的信息产业引发了世界的新一轮发展。
  
  中国已经错过了很多机遇,不能再错过世界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否则,中国人永远给别人打工。做到白领又怎样?高级打工者而已。应该做老板。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但高素质人才不只是高科技人才,还应该是高情感人才。还要有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讲究个性,流水线的思维方式不行了,信息化社会,吃、穿都信息化了。面对这样的社会,既要高度的个性化,又有高度的竞争性。所以,我们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要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有一位北京的语文特级教师说,语文不要创新、探究了。我告诉他,语文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语文课程也应该重视“发现、创新”。但是,如何做,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很重要。
  
  七、探索语文教育的特点
  
  第一,是人文性的特点。所以至少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课文材料要精心选择,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要选“含金量”最高的文本。有人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拿着这句话,随意选文,对课文随意处置。这是一个误区。过去《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的编选标准是什么?我看首先是学语文之必需读的文章,其次是最好的语文材料。其水平就在于编选者眼光独到。现在有的语文课本,选文不长,但前有阅读提示,后有练习题,文字量远超过课文。让学生读这些二流三流的文字,来代替一流的正文,怎么可以?二是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要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
  
  第二,是实践性的特点。把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对比,语文学科有主观性、具体性、模糊性。同样是人文学科,把语文同历史学科比较,语文学科有应用性、实践性。
  
  第三,母语教育的特点。我们把语文与外语学科比较,语文有母语教育的特点。过去我们向外语教学学习,故意把语文陌生化。我在广州,有一位老师教美国留学生汉语,教他们语法,他们不懂。后来我跟他们熟了,就教他们英语语法,他们感到很有意思。他们在本国学英语时没有学过语法。西方很早时有拉丁语的语法学校。但学母语不学语法。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不一样。
  
  第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学英语,26个字母,一个星期就够了。汉字,够吗?现在我们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3500字。我在苏北发现,那里的学生读英语有一个特点,好像是受当地方言影响。于是我学习当地的方言,然后对照《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比较差异。《新华字典》我从头到尾读了两遍。后来,我专门做过一个研究报告。现在学生握笔姿势错误。过去练字,手上如端一碗水,要平,还要练腕力。当然外语也有书法,但不像汉字这样讲究书法。我教的那几个美国人,有一次把“达到”分开来理解,查词典寻找“达”的意思。汉字书写是不讲究分词连写的,而拼音文字的书写是讲究分词连写的。有一个词“谢幕”,谢什么?是幕吗?是动宾结构呀。还有一个词“卖钱”,卖什么?是钱吗?掌握了汉语语法,就行了吗?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可能是一场空。因为我们参照的是现在的自然科学模型,客观性、精确性,把这些东西移植到语文上来,搞科学化、序列化,认识上出了问题,做法上也出了问题。
  
  黑箱法(如中医,凭感觉、经验)、白箱法(如西医,什么都要弄清楚)、灰箱方法并用。老中医,一把脉,看出几百种脉像,什么病都搞清楚了;而且往往头痛医脚。现在的中医,进去以后用听筒,看化验单,只会头痛医头,把传统中医的东西都弄丢了。现在有人抵毁中医,说是伪科学,影响很坏。我认为中医是前科学。但西医也未必能进入科学的殿堂。生物学进入科学殿堂还只有百年的历史。还有人文学科,也还不能算是科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的提法值得警惕。吕叔湘先生1978年提出语文教学的问题在于“少慢差废”。有道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我们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如何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培养多元人才》焦裕录当年种梧桐,这种树有什么用?海南的花梨木,要五十年才成材,有用。还有紫檀木,要百年才成材,但寸木寸金。道理一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